
内容简介:
《青春咖啡馆》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 )的作品, 2007年被法国《读书》杂志评为“2007年度最佳图书”。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所著的《青春咖啡馆》是一部描写神奇巴黎和迷失主题的魔力书。 它讲述了在巴黎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有一家名为孔岱的咖啡馆的故事。这家咖啡馆像一块巨型磁铁,吸引着一群十八至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作品中充满调查与跟踪、回忆与求证、找不到答案的疑问。
《青春咖啡馆》像一块巨型磁铁,吸引着一群十八到二十五岁的年轻人。在这群客人之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二十二岁女子特别引人注目。她光彩夺目,就像银幕上光芒四射的女影星。
故事围绕着这名年轻女子的失踪展开。四个叙述者纷纷登场,他们都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读者娓娓讲述露姬的短暂人生经历。 [1]
第一叙述者是一个在校大学生,莫迪亚诺在这一章里设置了多个悬念:神秘莫测的女主角是什么身份?从事什么职业?为什么那么多人对她发生了兴趣?
第二叙述者是一名私家侦探,这名私家侦探受雇于一位中年男子调查其妻“露姬”的失踪案,出色的侦探很快就在孔岱咖啡馆找到了露姬,不过不与她碰面,只远远的观察她,随着调查的深入展开,他也越来越了解露姬,由于对露姬身世的无限同情和怜悯,这位侦探最终放弃了这桩收入丰厚的调查案,向露姬的丈夫交差说他没能力调查这个案子,在这本小说里,这是最打动读者的情节之一。这名侦探的名字叫做:盖世里。
第三叙述者是露姬自己,在这一章里,莫迪亚诺揭开了第一、二章里设置的谜团,使得整个故事变得清晰明朗起来,这一章也是小说最为精彩的一章,女主角露姬生活在单亲家庭里,母亲是一个舞女或者是一个妓女,关于这一点作家没有交待清楚,母亲的生活是昼伏夜出,为了生存耗尽心血,没余力管露姬,只能给她少部分的、单薄的爱。在孤独寂寞中成长起来的露姬在母亲上班的时候试着离家出走,一次比一次走得远,一次比一次更接近堕落的边缘,后来发展到吸毒乃至自我终结了短暂的一生。
第四叙述者是露姬的情人罗兰,和这本书里的所有人物一样,罗兰需要一个温暖的可以停靠的港湾,他和露姬一同,经常出入孔岱咖啡馆,说不定他们就是在孔岱咖啡馆里认识的,这一点作家认为不重要,读者也认为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深厚的爱着露姬,爱得使读者足够感动。但是露姬最终还是如同放弃她年轻的生命一般轻易的放弃了这份爱。露姬的合法丈夫,原来该是一个重要角色,但是在这本书里,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配角,由局外人来观察并叙述的小小配角,他只是露姬的一个过客,其实,书里所有的人,都只是露姬的一些匆匆过客,如果把这个命题扩大了说,在生命里,谁都是谁的过客。露姬为什么要跟这么一个比她还大二十多岁的男人结婚,事实上,露姬给她自己找的不是丈夫而是--父亲。
童年生活中父爱的贫瘠和缺失使得露姬强烈渴望父爱,也就是说:露姬有很严重的恋父情结。当她生活在婚姻里,越来越感觉到婚姻生活的琐碎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那个男人毫无情趣之后,露姬又一次选择离家出走,一次又一次的逃离生活的特定场景,似乎这种逃离能带给她无限制的快感。之后,与她的情人罗兰相爱,由于她生命里那种无所依傍的希望和无法释放的焦灼,还有吸毒给她心理和生理上造成的伤害,使得她放弃了生命,站在高高的窗子往外跳的那种感觉胜过她每一次的离家出逃。
作者简介: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1945—),法国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巴黎郊外一地区,父亲是犹太金融企业家,母亲是比利时演员。1968年发表处女作《星形广场》一举成名。后创作的《夜间巡逻》(1969)、《环城林荫大道》(1972)均获得法国文坛上的重要奖项。1978年发表的《暗店街》获得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1996年获法国国家文学奖。《夜半撞车》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具有典型的“新寓言派”特征,体现了作者一贯的写作风格。2003年由伽利玛出版社出版,在读者中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评论